埃里克·托普在《颠覆医疗》一书中写道,当马丁·库珀在1973年发明移动电话的时候,他无法想象、更不可预计,到2012年,全球移动电话的数量会突破60亿部;而且,他更无法预计的是,整个平台终将对健康医疗行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移动医疗的出现和成长,则可以看作是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互联网企业、医疗器械、医药企业、消费电子、投融资机构产业都参与到移动医疗领域中,他们目光如炬,渴望分一杯羹。
当巨头不再独大
速途医院发布的《2015年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分析报告》显示,进入2015年,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发展的如火如荼,这块“金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移动医疗健康事业中来。相较于2014年,今年的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传统的提供医疗养生知识以及用药建议的APP,智能可穿戴设备也 加入到市场中来,为健康监测提供了条件。而今年作为重头戏的O2O理念也被吸纳进来,2015年的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甚是热闹。
巨头们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阿里巴巴频频与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合作,利用支付宝平台牵手全国各大医院。用户登录支付宝钱包之后,点击更多公众服务, 选择医疗健康,添加相应的公众号,就能享受预约挂号、疾病健康问询、买药、体检甚至是健身等多种服务。腾讯基于微信端推出“智慧医疗”项目,在平台上附加 了预约挂号、医患沟通、电子报告、支付账单等功能。此外,腾讯还投资丁香园以覆盖医生群体,投资挂号网覆盖挂号,推出“糖大夫”血糖仪获取用户数据。百度 医生则密集签约医院,全面发力北上广地区的医疗服务。其搭建的智能健康平台Dulife便是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云技术为前提,实现用户健康状况的实 时监测,并相应地作出健康提示。
BAT为移动医疗O2O的模式搭建提供了范本。腾讯以巨额融资、医疗社交和微信支付为工具;阿里主打“大数据+支付宝”战略;百度则发力数据及智能硬 件。相比之下,创业公司则步步为营。时下较火热的医疗类健康APP,如春雨医生、快速问医生、丁香医生,往往都承载着自诊或预诊、医患沟通、患者互助、签 约私人医生、药品使用说明以及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推荐药品购买等服务。
门外的“野蛮人”:移动医疗挖掘新价值洼地
随着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涉足移动医疗,投融资也在该领域频繁发生。据统计,2014年移动医疗企业发生的融资案例共计80余起,是过去5年里该领域所有融资案例数量总和的近3倍。随着移动医疗在2015年进入市场爆发期,整个行业是否也将从蓝海转为红海?
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毕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是非常宏大的领域,而非一概而论的单一产品。这其中有非常多细分产业,每个产业又蕴含着极大的市场价值。不论是诊前、诊后,抑或某个类型的专业,都有巨大的市场。
“在某个垂直行业中可能会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但医疗行业由多个垂直领域组成,每个领域的专属性都完全不同。因此,移动医疗领域有很多机会,每个创业公 司在切入时都会找准自己的专属领域。只能说,如果现在再做诸如诊前、轻问诊等项目,那就是一片红海。如果能转向做别人没做过,而又确实具有足够用户需求的 领域,那么机会还有很多。”毕磊说道。
海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则认为,医疗是一个产业链条过于复杂的慢行业,没有谁可以通吃,跨界合作是未来好的商业模式。
“从移动医疗的诊前、诊中、诊后环节特性来看,公司不管专注于垂直领域,还是致力于做大平台,诊后都是切入快的领域”。温暖医生创始人冯良会对《中国 产经新闻》记者分析,医疗行业很讲求公信力,如果平台公信力不足就切入做诊前领域,那么对平台的资金需求将会造成很大影响。现在多数互联网公司都从诊后开 始做,当积累了一定资金、拥有大平台支撑、影响力足够大后,才有可能慢慢转向诊前。
当线上联结线下
基于互联网,移动医疗O2O如何更好发挥其效用,引发了更多关注。一个是线上,另一个是线下,线上线下两种属性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与线上线下资源互相对接的O2O闭环一样,移动医疗O2O闭环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帮助线上打通患者与医生、患者与医院、用户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渠道。帮助 用户实现:线上问诊,线下买药、接受治疗;线上挂号预约,线下到医院治疗;线上预约健康服务,线下享受服务。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缩短了服务周 期。
移动医疗要取 得长足发展,线上、线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意思的是,很多医疗界人士都在强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强调检查、开药、手术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将医疗服务分 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信息处理,一部分是人体处理。在信息处理部分,患者选择医生、获得医疗资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对称功能,尽可能获得和医生相对称的信息 量。在人体处理方面,则必须是在线下,由医生操刀,在医院完成,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替代。
“所以说,线上线下其实是互补的,谁也无法替代谁。如果线下做得好,能做到信息对称且高效率,那么对于线下的发展也会产生促进作用。通过互联网,若线上线下能得到更好结合,对于提高整个就医的效率也大有助益。”冯良会说道。
有分析认为,移动医疗线下承担的其实是服务和互动功能。由于医生和病人建立了线下的诊疗关系,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度,双方才会持续交流,进行进一步治疗和 方案咨询。移动医疗虽说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但根本还是在线下。线下的资源支持力度不够,线上是很难做起来的。
线上是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信息,甚至人们的时间都被切割,呈碎片化状态。借助这一状态,移动医疗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 身的健康情况,通过网络进行医疗问诊。从此在有限的时空里,人们可以选择“好”的医疗方案,而非“近”的医疗场所。
尽管如此,线上线下的融合过程中,仍有一些矛盾困惑着人们。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就指出,互联网的特征表现在:信息 量大、使用率高频、用户平均收入低、维护成本低、标准化易复制、爆点之后赢者通吃、边际成本为零;而医疗行业的特征表现在:用户平均收入高、成本高、属地 化难以赢者通吃、支付方与决定者不对等、还面临着政策及监管的壁垒等。“这种矛盾令融合尤为艰难。”宇文心说。
有分析指出,在移动医疗的平台架构上,医院与互联网企业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一个发力线上,一个发力线下。医院如何将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信息化管理等专业解决方案引进来,互联网又如何将信息技术收集、软件体验、信息交互等融合协同,共同实现数字化医疗,也有待探索。
当技术重构本质
“尽管如此,移动医疗现实的仍是解决了便捷性问题。患者不需要去医院了,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和医生沟通,以获得医疗咨询,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服务。”毕磊说道。
冯良会则认为,移动医疗大的价值就在于借助互联网让此前不对称的信息变得更对称些。比如远在新疆的病患,可以通过视频、文字的方式与北京、郑州的医生进行快速交互。前期的线上问诊对于确定解决方案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追根溯源,移动医疗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毕磊认为,其本质就在于用移动互联网的手段重构医患关系,因为医患关系是整个医疗环节的本质属性。
“我们现在去医院,其实并不是和某个医生、某家医院发生关联。无论你去看哪个医院,看哪个科室,看什么级别的医生,你并不清楚这个医生到底是怎样的。而 移动医疗大的价值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它把医生和患者联系在一起后,随即便搭建起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包括诊前的医患咨询,诊后的医患管理,都是 移动医疗对于整个医疗服务价值的本质体现。
冯良会指出,中国医疗体制的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医疗资源的配置仍旧不合理。一旦医疗体制现状有所改善,释放出的潜力将是非常巨大的。毕竟中国拥有庞大 的人口基数,医疗占GDP的比重也相对较低,整个互联网医疗还有巨大空间。因此,未来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改变现有的医疗体制状况以及药品的以药养医等问 题。
被誉为“互联 网革命伟大的思考者”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一书中如此描述碎片化时间的效力: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为2000亿个小时,这几乎是 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要的时间。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 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优秀,而真正的鸿沟在于什么都不做和做一些 事情。
此时,众多热情澎湃的人们已经行动起来,以互联网为助力,走进了移动医疗的大门,只因他们决定,“要去做一些事情”。
移动医疗的出现和成长,则可以看作是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互联网企业、医疗器械、医药企业、消费电子、投融资机构产业都参与到移动医疗领域中,他们目光如炬,渴望分一杯羹。
当巨头不再独大
速途医院发布的《2015年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分析报告》显示,进入2015年,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发展的如火如荼,这块“金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 移动医疗健康事业中来。相较于2014年,今年的移动医疗健康市场内容更加丰富。不仅包括传统的提供医疗养生知识以及用药建议的APP,智能可穿戴设备也 加入到市场中来,为健康监测提供了条件。而今年作为重头戏的O2O理念也被吸纳进来,2015年的移动医疗健康市场甚是热闹。
巨头们自然不会放过这块肥肉。阿里巴巴频频与政府、医疗机构、企业合作,利用支付宝平台牵手全国各大医院。用户登录支付宝钱包之后,点击更多公众服务, 选择医疗健康,添加相应的公众号,就能享受预约挂号、疾病健康问询、买药、体检甚至是健身等多种服务。腾讯基于微信端推出“智慧医疗”项目,在平台上附加 了预约挂号、医患沟通、电子报告、支付账单等功能。此外,腾讯还投资丁香园以覆盖医生群体,投资挂号网覆盖挂号,推出“糖大夫”血糖仪获取用户数据。百度 医生则密集签约医院,全面发力北上广地区的医疗服务。其搭建的智能健康平台Dulife便是基于智能可穿戴设备和云技术为前提,实现用户健康状况的实 时监测,并相应地作出健康提示。
BAT为移动医疗O2O的模式搭建提供了范本。腾讯以巨额融资、医疗社交和微信支付为工具;阿里主打“大数据+支付宝”战略;百度则发力数据及智能硬 件。相比之下,创业公司则步步为营。时下较火热的医疗类健康APP,如春雨医生、快速问医生、丁香医生,往往都承载着自诊或预诊、医患沟通、患者互助、签 约私人医生、药品使用说明以及基于用户地理位置推荐药品购买等服务。
门外的“野蛮人”:移动医疗挖掘新价值洼地
春雨医生联合创始人毕磊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医疗是非常宏大的领域,而非一概而论的单一产品。这其中有非常多细分产业,每个产业又蕴含着极大的市场价值。不论是诊前、诊后,抑或某个类型的专业,都有巨大的市场。
“在某个垂直行业中可能会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但医疗行业由多个垂直领域组成,每个领域的专属性都完全不同。因此,移动医疗领域有很多机会,每个创业公 司在切入时都会找准自己的专属领域。只能说,如果现在再做诸如诊前、轻问诊等项目,那就是一片红海。如果能转向做别人没做过,而又确实具有足够用户需求的 领域,那么机会还有很多。”毕磊说道。
海通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则认为,医疗是一个产业链条过于复杂的慢行业,没有谁可以通吃,跨界合作是未来好的商业模式。
“从移动医疗的诊前、诊中、诊后环节特性来看,公司不管专注于垂直领域,还是致力于做大平台,诊后都是切入快的领域”。温暖医生创始人冯良会对《中国 产经新闻》记者分析,医疗行业很讲求公信力,如果平台公信力不足就切入做诊前领域,那么对平台的资金需求将会造成很大影响。现在多数互联网公司都从诊后开 始做,当积累了一定资金、拥有大平台支撑、影响力足够大后,才有可能慢慢转向诊前。
当线上联结线下
基于互联网,移动医疗O2O如何更好发挥其效用,引发了更多关注。一个是线上,另一个是线下,线上线下两种属性将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与线上线下资源互相对接的O2O闭环一样,移动医疗O2O闭环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帮助线上打通患者与医生、患者与医院、用户与护理人员之间的渠道。帮助 用户实现:线上问诊,线下买药、接受治疗;线上挂号预约,线下到医院治疗;线上预约健康服务,线下享受服务。如此一来大大提高了诊疗效率,缩短了服务周 期。
移动医疗要取 得长足发展,线上、线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意思的是,很多医疗界人士都在强调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强调检查、开药、手术的重要性。目前,我们将医疗服务分 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信息处理,一部分是人体处理。在信息处理部分,患者选择医生、获得医疗资讯,通过互联网的信息对称功能,尽可能获得和医生相对称的信息 量。在人体处理方面,则必须是在线下,由医生操刀,在医院完成,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替代。
“所以说,线上线下其实是互补的,谁也无法替代谁。如果线下做得好,能做到信息对称且高效率,那么对于线下的发展也会产生促进作用。通过互联网,若线上线下能得到更好结合,对于提高整个就医的效率也大有助益。”冯良会说道。
有分析认为,移动医疗线下承担的其实是服务和互动功能。由于医生和病人建立了线下的诊疗关系,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度,双方才会持续交流,进行进一步治疗和 方案咨询。移动医疗虽说是基于移动互联网,但根本还是在线下。线下的资源支持力度不够,线上是很难做起来的。
线上是什么?移动互联网时代,一切信息,甚至人们的时间都被切割,呈碎片化状态。借助这一状态,移动医疗突破了时间和地域限制,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监测自 身的健康情况,通过网络进行医疗问诊。从此在有限的时空里,人们可以选择“好”的医疗方案,而非“近”的医疗场所。
尽管如此,线上线下的融合过程中,仍有一些矛盾困惑着人们。海通证券(600837,股吧)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余文心就指出,互联网的特征表现在:信息 量大、使用率高频、用户平均收入低、维护成本低、标准化易复制、爆点之后赢者通吃、边际成本为零;而医疗行业的特征表现在:用户平均收入高、成本高、属地 化难以赢者通吃、支付方与决定者不对等、还面临着政策及监管的壁垒等。“这种矛盾令融合尤为艰难。”宇文心说。
有分析指出,在移动医疗的平台架构上,医院与互联网企业的大方向是一致的,但一个发力线上,一个发力线下。医院如何将物联网、可穿戴设备、信息化管理等专业解决方案引进来,互联网又如何将信息技术收集、软件体验、信息交互等融合协同,共同实现数字化医疗,也有待探索。
当技术重构本质
“尽管如此,移动医疗现实的仍是解决了便捷性问题。患者不需要去医院了,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和医生沟通,以获得医疗咨询,这些都是有价值的服务。”毕磊说道。
冯良会则认为,移动医疗大的价值就在于借助互联网让此前不对称的信息变得更对称些。比如远在新疆的病患,可以通过视频、文字的方式与北京、郑州的医生进行快速交互。前期的线上问诊对于确定解决方案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追根溯源,移动医疗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毕磊认为,其本质就在于用移动互联网的手段重构医患关系,因为医患关系是整个医疗环节的本质属性。
“我们现在去医院,其实并不是和某个医生、某家医院发生关联。无论你去看哪个医院,看哪个科室,看什么级别的医生,你并不清楚这个医生到底是怎样的。而 移动医疗大的价值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它把医生和患者联系在一起后,随即便搭建起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包括诊前的医患咨询,诊后的医患管理,都是 移动医疗对于整个医疗服务价值的本质体现。
冯良会指出,中国医疗体制的现状仍存在很多问题,医疗资源的配置仍旧不合理。一旦医疗体制现状有所改善,释放出的潜力将是非常巨大的。毕竟中国拥有庞大 的人口基数,医疗占GDP的比重也相对较低,整个互联网医疗还有巨大空间。因此,未来大的挑战就在于如何改变现有的医疗体制状况以及药品的以药养医等问 题。
被誉为“互联 网革命伟大的思考者”克莱·舍基在《认知盈余》一书中如此描述碎片化时间的效力:美国人一年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大约为2000亿个小时,这几乎是 2000个维基百科项目每年所需要的时间。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将全世界受教育公民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我们 已经忘记了我们的自由时间始终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凭自己的意愿来消费它们,我们可以通过积累将平庸变成优秀,而真正的鸿沟在于什么都不做和做一些 事情。
此时,众多热情澎湃的人们已经行动起来,以互联网为助力,走进了移动医疗的大门,只因他们决定,“要去做一些事情”。
文章部分文字、图片、数据、视频等内容信息来源于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删除。